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协同办公平台
字体大小:
分享到: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在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加强对市场主体动态监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但通过几次上的督察,发现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市场准入监督管理缺乏联动性,特别是工程招投标方面,一些项目业主委托的社会中介组织将应当依法招标的工程及与工程有关的设备、材料、消防、综合布线等非法进行场外交易,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xx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建立了包含规划公示、规划管理、工程报建、施工图审查、招投标备案、合同备案、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以工程项目监管为主线的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其中还包含对企业信息、人员信息的管理,为全市建设行业日常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但是按照新形势下加强建设工程管理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目前的系统还存在不足,具体有:

一是服务范围需要拓展。现有信息系统以服务建设管理部门为主,只是实现了管理事项操作的计算机化,缺少为被管理对象服务的功能,需要进行服务范围方面的拓展;

二是监管内容需要延伸。现有信息系统以对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为主,缺乏对建设过程的安全质量监管功能和信息,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延伸;

三是数据共享需要整合。现有信息系统以建设工程管理各相关部门各自建设为主,缺乏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需要进行整合;

四是辅助决策功能需要增加。现有信息系统仅以满足日常管理业务功能为主,缺乏为行业管理和发展服务的辅助决策功能,需要补充增加。

根据对现有信息系统不足的分析,我们必须重新调整信息化建设理念和重点,弥补存在的不足,努力解决目前工程建设过程监管的缺失和市场诚信的缺失等问题。

1.2 必要性与可行性

必要性

1、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乡建设市场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加,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有效应对。

通过xx市城乡建设规划局信息化项目建设,有利于全面掌握全市建设行业的最新情况,科学分析市场形势和发展态势,及时发现市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依据,可大大提高各级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的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

2、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

电子政务建设是造福民众的民心工程,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是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电子政务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电子化,直接与人民群众沟通,收集群众意见,传达政府信息,从而高效地实现“为人民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得以实现,以更加有效率的行政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将得到强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电子政务的开放性和透明性还能大大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有效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可行性

1、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统一的领导和强大的推动力

国家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并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五化并举”,首次将信息化提升至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两化融合”,则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做出了最新解读。信息技术和系统将逐渐被作为企业日常运行的核心工具和获取战略优势的核心能力,成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整合资源、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从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看,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更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是支撑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

国资委在国资发[2007]8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央企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强做大主业的中心任务,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建设目标为:2010年,基本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多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并为推动工作的落实,加强了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

2、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现代信息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信息科学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科学的总称,而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政务的信息化是政府行为,相当一部分信息资源直接涉及各级政府的核心政务,这必然要求共建共享的实施过程始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现代信息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a.数字签名技术。确定发信人的身份,确认有关信息自发布至收到为止没有作过任何修改,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防篡改性。b.信息加密技术。将信息明文变换成密文进行发送,使截取者无法破译。c.防火墙技术。它可以确定哪些内部服务允许外部访问,哪些外部服务可由内部人员访问的技术。d.防病毒技术。已有嵌入式内核技术、监控病毒源技术、数字免疫系统、分布式处理技术、安全网管技术等付诸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物质基础。众所周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具有惊人的处理速度、精确的计算能力、极强的记忆和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能进行科学计算、自动控制、多媒体技术应用等,而且凭其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与传输等能力,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注重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用它来为生产、生活、学习提供方便。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作为这种应用成果的通信与信息基础设施已颇具规模。目前,我国已建成一个覆盖全国的以光缆为主、以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干线传输网络,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宽带信息的传输和各种新业务的开发应用,在此基础上我国建设了城乡公众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公用数据通信网,图像通信网和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也正在加紧建设。再加上电脑等信息产品的大量涌现,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铺垫了基石,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实体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本页